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剖析
肖庆, 王国增, 韩静, 刘小兰
2023, 13 (4): 619-627.
摘要106)   HTML7)    PDF (2876KB)(1024)   

为了探究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www.cnki.net)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VOS viewer对2011年以来与微塑料生物毒性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章产生趋势分析、研究作者分析、期刊和引文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关于微塑料生物毒性的文章年发表数量呈指数增长;全球范围内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总数和被引量均位居世界前列;《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在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微塑料生物毒性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生物毒性的表现”“微塑料生物毒性的来源”“微塑料与其他有害物质的联合生物毒性”和“微塑料的摄入途径”这四个方面。未来微塑料生物毒性研究需要将建立微塑料的快速检测技术、明确不同暴露途径下微塑料吸收和转移机制及探索内源性微塑料的防治措施作为重点研发领域。

甘露糖赤藓糖醇脂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邱思元, 徐晶雪, 段育阳, 赵金玉, 赵文婧, 张莉欣, 任国领
2023, 13 (2): 210-219.
摘要689)   HTML57)    PDF (1242KB)(2272)   

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annosylerythritol lipids, MELs)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有可降解、毒性低、生物兼容性好等优点,还因其特有的代谢、合成途径与结构特性,而具有基因转染、广谱抗菌、皮肤修复等多种功能。MELs在医疗、日化、食品、农业、生态修复等各领域应用前景巨大,被公认为是现今最有潜力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然而,不同种属所生产的MELs之间结构差异性大且生产方式较落后,合成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而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生产。从结构特性、生产纯化、应用途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MELs相关研究进展,以期阐明其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为实现靶向MELs的定制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其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mRNA药物的结构和临床应用
常东峰, 孙召朋
2024, 14 (1): 1-16.
摘要175)   HTML19)    PDF (650KB)(624)   

mRNA凭借其有效性、安全性和易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在预防急性传染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mRNA代表了一个新兴的精准医学领域,几种针对传染病和癌症等疗法的mRNA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出良好效果。mRNA稳定性好、免疫原性高、不受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型别的限制,且mRNA理论上可实现不同目的蛋白的体内表达,这使得开发mRNA药物更具灵活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难治性或遗传性疾病。介绍了mRNA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综述了mRNA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帮助理解mRNA的药物功能和临床应用,为mRNA药物的发展提供方向。

植物内生固氮菌及其固氮机理研究进展
王玉虎, 赵明敏, 郑红丽
2022, 12 (1): 17-26.
摘要879)   HTML67)    PDF (1263KB)(1465)   

氮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内生固氮菌不仅能够在植物体内产生氮素以供植物利用,而且在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植物内生固氮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发现、作物共生、侵入途径、固氮机理、促生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内生固氮菌新的研究思路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植物内生固氮菌及生物固氮研究提供参考。

真菌漆酶及其介体系统:来源、机理与应用
徐鑫,张国庆,胡渤洋,刘子璐,孙悦
2020, 10 (1): 30-39.
摘要307)      PDF (3112KB)(1385)   
漆酶是一类含铜氧化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真菌、细菌、昆虫中,它们能够高效催化芳香族和非芳香族化合物氧化降解,并最终将分子氧还原为水作为副产物。一些小分子介体能够进一步提高漆酶的降解底物范围、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它们与漆酶构成漆酶/介体系统(laccase mediator systems, LMS),能够更有效地降解非酚类、多环芳烃类等难降解化合物,在造纸制浆与漂白、染料脱色、环境脱毒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漆酶的来源与功能、真菌漆酶结构与反应机理、介体类型与作用机理、LMS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漆酶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SALL4的促癌功能及治疗意义
杜琳琳, 谢飞, 马雪梅
2023, 13 (5): 704-711.
摘要276)   HTML10)    PDF (602KB)(1671)   

婆罗双树样基因4 (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 SALL4)是2002年发现的SALL转录因子家族新成员,在维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ALL4在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而在大多数成体细胞中表达下调或沉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ALL4可以在白血病、乳腺癌、胃癌、卵巢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中表达,显示出癌胚抗原特性,且SALL4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和生存期直接相关。SALL4在肿瘤中的表达是由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转移、代谢和耐药等。靶向抑制SALL4的表达或生物学功能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由于SALL4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和促进肿瘤发展的特性,它被认为是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简要概述了SALL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探讨了其激活表达的分子机制,并着重介绍了SALL4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其在诊断上的价值以及靶向治疗的潜在意义。希望能够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

纳米硒的生物医学作用研究进展
曹晖,刘红梅
2017, 7 (5): 518-525.
摘要338)      PDF (5392KB)(1999)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在生命体中有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抗癌等诸多功效。但是,由于传统补硒剂的安全剂量和毒性剂量范围过于接近,导致硒在保健食品和医药品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纳米硒是近些年来发展的一种新颖的硒形态,综述了纳米硒对生物体的毒性、生物医学作用(如抗氧化、抗癌、抗菌)、用作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潜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硒的生物医学应用和保障人类的健康提供参考。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启动子编辑中的研究进展
盖思宇, 陈子奇, 夏涵超, 赵仁贵, 刘相国
2023, 13 (3): 321-328.
摘要927)   HTML46)    PDF (571KB)(1928)   

植物基因的表达决定了植物的表型特征,而基因的表达受启动子的直接调控。启动子作为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着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程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启动子进行定向编辑之后,会因为基因序列特有的重组排列、顺式表达等因素使得植物中的某个或某些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基因功能。这些改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植物的外在表型特征,而一些正向改变会对植物的品质起到优化和改良作用。综合近几年基因编辑技术对启动子的研究,主要从启动子的构成与分类、基因编辑技术和启动子编辑的研究进展这3个方面对启动子的编辑在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总结,以期为启动子编辑技术应用于植物改良提供参考。

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赵尉吏, 吕娜, 李会强, 何亚辉, 李露露, 梁明丽, 李岩异
2024, 14 (5): 776-784.
摘要86)   HTML2)    PDF (613KB)(825)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 是含有某种病毒一个或多个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形态, 结构上类似完整病毒,具有与完整病毒相似的免疫原性并通过激活抗原提呈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由于不含有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因此适合用于开发更安全、成本更低的候选疫苗。系统阐述了VLPs的分类、表征、优势及表达系统,回顾了VLPs疫苗的发展历程,并汇总了已上市的疫苗品种。同时,介绍了部分在研的预防性或治疗性VLPs疫苗,并探讨了新的开发策略,进一步拓宽了VLPs疫苗的研发领域,为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植物绿原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夏琳, 徐向丽, 王雪云, 杨军, 武明珠, 宋卫武
2024, 14 (6): 973-979.
摘要63)   HTML4)    PDF (944KB)(604)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咖啡、茶叶、水果和蔬菜等。绿原酸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害、抗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绿原酸经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合成,但是其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总结分析了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限速酶及转录因子、影响其含量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及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植物中绿原酸的合成调控提供理论支持及靶标基因。

逆境胁迫下向日葵的耐受机制
都润, 张思琦, 张海文, 陈涛
2022, 12 (2): 205-212.
摘要301)   HTML8)    PDF (547KB)(944)   

向日葵作为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油用价值。向日葵在我国的种植分布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时常面临着干旱、盐碱、温度和重金属胁迫的问题。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向日葵面临的几种主要逆境胁迫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不同逆境胁迫下向日葵的耐受机制,并根据不同逆境胁迫筛选出了相应的抗逆向日葵品种,同时进行了生理差异和基因信息分析。通过阐明向日葵在逆境胁迫下的耐受机制,以期对向日葵高产育种及耐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秦伟彤,田健,伍宁丰
2018, 8 (5): 369-375.
摘要454)      PDF (1500KB)(2006)   
全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微生物全细胞为敏感元件,可以快速感应环境中的毒性物质及污染物的装置。因其具有响应快、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原位监测等优势,在环境监测、药品研发、食品工业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环境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进展等,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廖敏, 杨洛, 王珍, 郝亚荣
2021, 11 (6): 700-704.
摘要401)   HTML11)    PDF (627KB)(1092)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炎症和纤维化是DCM发病的基础,这些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DCM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DCM的有效药物,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当前DC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DCM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狂犬病毒糖蛋白及其中和性抗体研究进展
常亮,刘晓志,高健
2013, 3 (5): 317-323.
摘要1692)      PDF (1565KB)(2713)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发的高致命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糖蛋白作为唯一暴露于包膜外的病毒蛋白可有效诱生中和性抗体。本文介绍了狂犬病毒及其糖蛋白结构与功能,全面综述了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为中和抗体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发策略。
生物膜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赵智颖,李良秋,马连营,游雪娇
2016, 6 (5): 319-327.
摘要531)      PDF (1170KB)(2812)   
生物膜因具有强致病性、耐药性和抗逆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难题。介绍了生物膜生物量、细胞总数、活细胞数、大分子物质和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期为深入研究生物膜提供更丰富的手段,推动生物膜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从而更好地预防、控制及开发生物膜。
大豆蛋白源性肽调节糖脂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李岩异, 吕娜, 陈金利, 李晓, 张卫婷, 张红霞
2022, 12 (6): 853-860.
摘要301)   HTML7)    PDF (540KB)(943)   

大豆蛋白源性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是植物蛋白源性肽的重要来源,大豆蛋白源性肽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与胆固醇的相互作用、调节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用于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代谢相关基因、二肽基肽酶Ⅳ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在降低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抗肥胖、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和抗糖尿病等代谢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大豆蛋白源性肽在体内外改善脂质和糖代谢方面的生理功能,并对大豆蛋白源性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蛋白源性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生长素信号途径参与南瓜白粉菌胁迫的响应研究
张慧, 刘愽愽, 李凤梅, 崔健
2024, 14 (3): 433-441.
摘要80)   HTML3)    PDF (2537KB)(458)   

生长素(auxin, IAA)信号途径在植物生长、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白粉病是南瓜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为探究IAA信号途径响应白粉病胁迫的分子机制,对白粉菌处理的南瓜叶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在IAA信号途径中,有25个差异表达基因,53个基因发生了差异甲基化,其中16个生长素上调小RNA (SAUR)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白粉病胁迫响应。SAUR50(CmoCh19G007170)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且甲基化区域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在白粉病胁迫下SAUR5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IAA诱导下显著下调,因此该基因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调节其表达水平,并且通过IAA信号途径参与南瓜白粉病胁迫的调控。研究结果为IAA信号途径响应白粉病胁迫途径与抗白粉病南瓜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李仪扬, 周执政, 王淑菲, 刘博雅, 刘宇飞, 李孝彦, 隋宏书, 刘东巍
2025, 15 (1): 35-42.
摘要39)   HTML2)    PDF (754KB)(206)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 CRISPR)系统是原核生物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基于细菌免疫系统CRISPR改造发展而来的CRISPR/Cas9系统正在改变着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是现有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技术中效率最高、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技术之一。然而,目前缺乏在体内将CRISPR系统有效递送到患病细胞的策略,具有靶标识别功能的非病毒载体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疾病发病引起的病理和生理变化有望作为靶向递送或基因编辑靶标的识别因素。概述了现有的基因编辑工具以及CRISPR/Cas9系统的优势,总结了CRISPR/Cas9在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在CRISPR/Cas9介导的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期能够促进CRISPR/Cas9治疗技术的进步,并为治疗其他复杂疾病提供新的视角。

植物内生菌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吴忠红,杜鹃,王刚霞,李雪萍4,彭新媛,陈维信4,吴斌
2013, 3 (6): 399-402.
摘要2112)      PDF (1087KB)(1639)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找安全有效的果蔬保鲜剂代替化学药剂成 为研究热点。由于植物内生菌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较长时间发挥生物学作 用,具有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优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条防治病害的新途径。本 文从菌株种类、防病机制、分离筛选以及病害防效等方面介绍了植物内生菌防治果 蔬采后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植物内生菌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对其 作为生物保鲜剂用于果蔬保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亚精胺缓解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鸿博, 陈朱玥, 吕新星
2024, 14 (3): 388-398.
摘要166)   HTML13)    PDF (2003KB)(618)   

衰老是机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变化,表现为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改变和生理功能的衰退,同时伴随着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亚精胺作为天然的多胺类物质,在抑制机体衰老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亚精胺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干预脂肪代谢和调节细胞周期等方式,清除衰老细胞,维持组织微环境稳定,抑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系统地阐述了亚精胺的体内和体外的合成过程,缓解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减缓机体衰老生理过程和多种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衰老相关疾病的转归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