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 生物技术进展
    2020年 第10卷 第5期 发布日期:2020-09-25
    新型生物药物研发专栏

新型生物药物研发专栏

进展评述

研究论文

  • 小麦矮秆突变体jm22d响应赤霉素处理的转录组学分析
  • 方汉顺,,谢永盾,曾伟伟,郭会君,熊宏春,赵林姝,古佳玉,徐延浩,刘录祥
  • 2020 Vol. 10 (5): 503-516. DOI:10.19586/j.2095-2341.2020.0108
  • 摘要 ( ) PDF (13053KB)( )
  • 为拓宽小麦矮秆遗传资源,利用γ射线辐照济麦22获得了一个赤霉素不敏感型矮秆突变体jm22d。株高相关性状调查结果及茎秆细胞学试验显示,jm22d株高为53±1.8 cm,比野生型(WT)低约20 cm。jm22d整株茎秆共有4节,比WT少一节且各节间长度显著小于WT。与WT相比,jm22d茎秆细胞长度缩短。赤霉素含量测定发现,jm22d叶片中赤霉素含量高于WT,而茎秆中赤霉素含量低于WT(P<0.01),因此,jm22d株高降低与赤霉素转运途径出现异常有关。为了深入研究jm22d对赤霉素的响应机理,对jm22d和WT幼苗进行赤霉素处理,分别收取处理0(D0)、1(D1)和3 d(D3)的样品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WT相比,在jm22d中共筛选到696个上调和1 067个下调的表达基因,其中62个和349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分别表现为上调和下调表达。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jm22d中叶绿素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photosynthesis-antenna proteins,ko00196)、卟啉和叶绿素代谢(porphyrin and chlorophyll metabolism,ko00860)、亚油酸新陈代谢(linoleic acid metabolism,ko00591)等通路,因此赤霉素处理对jm22d体内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具有抑制作用。通过KEGG分析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挖掘到5个差异表达基因(TraesCS2B01G582300、TraesCS2B01G600800、TraesCS2B01G556600、TraesCS2B01G630000和TraesCS6B01G439600)参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代谢途径,这些基因在jm22d中显著下调,这可能是jm22d矮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矮秆突变体矮化机制的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 蜂蛹多肽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
  • 赵杰,张伟杰,陈瑶,项清芳,赵婷,茆广华,冯伟伟,仰榴青
  • 2020 Vol. 10 (5): 550-556. DOI:10.19586/j.2095-2341.2020.0055
  • 摘要 ( ) PDF (2499KB)( )
  • 蜂蛹多肽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增强免疫、抗肿瘤及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蜂蛹多肽纯化组分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究蜂蛹多肽对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影响,以蜂蛹多肽纯化组分BPP-2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12.5、25、50、100和200 μg·mL-1)下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吞噬能力、细胞因子分泌能力、NO分泌能力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12.5~200 μg·mL-1范围内,BPP-21对RAW264.7巨噬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显著提高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与NO的分泌水平(P<0.05);在浓度25~200 μg·mL-1范围内,显著增加细胞吞噬能力以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分泌量(P<0.05);在浓度50~200 μg·mL-1范围内,显著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P<0.05)。研究表明,蜂蛹多肽纯化组分BPP-21可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为蜂蛹多肽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罗非鱼各组织的方法探究
  • 刘宏亮,丁倩雯,TSEGAY Teame,郝强,王安然,马德铭,冉超,杨雅麟,张震,周志刚
  • 2020 Vol. 10 (5): 557-563. DOI:10.19586/j.2095-2341.2020.0049
  • 摘要 ( ) PDF (2881KB)( )
  • 形体指标的检测是鱼类常规营养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分析鱼类组织体重比的方法会对鱼体造成损伤,且取样过程复杂,迫切需要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分析鱼体组织占比。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检测的特点,已有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T1谱技术检测小鼠内脂肪组织体积,但尚未有研究应用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技术对鱼类各组织器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此,利用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技术,将分离后的罗非鱼的肌肉组织、腹腔脂肪组织、肝脏组织、肠道组织单独以及混合后进行扫描分析,结果发现利用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技术可以分离罗非鱼肌肉组织和腹腔脂肪组织,但是无法区分肝脏组织和肠道组织。进一步对能够实现分离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建立定量分析的模型,分析罗非鱼组织信号强度与组织重量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组织相关性R2=0.974 3,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R2=0965 0。并利用罗非鱼活体验证了肌肉组织定量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将活体扫描肌肉信号大小转换成肌肉组织重量并分析其与全鱼体重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组织重量与体重相关性R2=0.806 9。研究表明,在鱼类营养代谢研究中,可以利用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技术快速无损地定量分析鱼体内肌肉组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