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敏宜, 徐笑, 高已雯, 陈鹰, 马钲斐, 袁林喜. 微量元素硒在对抗COVID-19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13(1): 72-76. |
[2] |
刘一超, 陆超, 战嵛华, 柯秀彬, 陆伟, 燕永亮. 施氏假单胞菌A1501铁吸收调节蛋白Fur的表达特性与功能鉴定[J]. 生物技术进展, 2022, 12(3): 387-395. |
[3] |
臧华伟, 张泽洲, 龙泽东, 施文尧, 尹雪斌, 刘永贤, 袁林喜. 中国硒资源利用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J]. 生物技术进展, 2021, 11(4): 542-549. |
[4] |
魏丽媛,,郑怡. 温度与盐度对刺松藻生长和营养盐吸收的影响[J]. 生物技术进展, 2021, 11(2): 190-195. |
[5] |
孙卉,张春义,姜凌. 硒与叶酸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 10(5): 487-494. |
[6] |
刘一超,战嵛华,柯秀彬,燕永亮. 细菌感应金属信号及调节金属稳态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9, 9(4): 317-325. |
[7] |
王锐,余涛,曾庆良,杨忠芳. 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59-366. |
[8] |
秦海波,朱建明. 中国典型高硒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67-373. |
[9] |
梁东丽,彭琴,崔泽玮,王丹,李哲,黄杰,QUANG Toan Dinh. 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74-380. |
[10] |
李海蓉,杨林生,谭见安,王五一,侯少范,李永华,虞江萍,韦炳干. 我国地理环境硒缺乏与健康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81-386. |
[11] |
孙国新,李媛,李刚,陈正4,朱永官,. 我国土壤低硒带的气候成因研究[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87-394. |
[12] |
袁林喜,张影. 硒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的根际微生物特征研究[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395-401. |
[13] |
龙云川,陈轩,周少奇,. 高产铁载体根际菌的筛选鉴定及硒活化特性评价[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402-408. |
[14] |
张泽洲,朱元元,李梦,李单,侯遇珠,袁林喜,尹雪斌. 生物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409-414. |
[15] |
戴志华,高菲,赵敏,韩丹,王兆双,涂书新,. 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合理施用硒肥[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 7(5): 415-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