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网站导航
首页
本刊介绍
基本情况
收录情况
文献计量学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协议
论文模版
编委会
理事会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本期目录
生物技术进展
2016年 第6卷 第1期
发布日期:2016-01-25
微生物生物技术专刊
进展评述
植物涝渍胁迫应激机制研究进展
季艳林,赖慧灵,郑茹萍,丁卉,孙维红,邹双全
2016 Vol. 6 (1): 1-5.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1
摘要 (
)
PDF (1051KB)(
)
涝渍胁迫使植物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为了适应水淹环境,植物会根据自身特点启动应激机制。从植物形态、植物生理代谢、植物应激反应以及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阐述了植物对涝渍胁迫的应激机制,并对微生物生态响应机制与涝渍胁迫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抗性应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野鸦椿属植物繁育方法和药用成分研究进展
赖慧灵,季艳林,楼杨,王巧,李朋飞,邹双全
2016 Vol. 6 (1): 6-9.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2
摘要 (
)
PDF (1058KB)(
)
野鸦椿属植物是我国药赏两用的珍稀野生植物,可以通过播种、组织培养和扦插等方式繁殖。野鸦椿属植物的药理研究较多,其具有消炎、抗细胞增殖和抑菌杀虫等作用。综述了野鸦椿属植物繁育技术和药用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野鸦椿属种群生态学、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微生物生态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展望了野鸦椿属植物微生物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主要趋势。
细菌冷激蛋白研究进展
金鑫,范海丽,陈建丽,黄天培,关雄
2016 Vol. 6 (1): 10-13.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3
摘要 (
)
PDF (1045KB)(
)
冷激蛋白(cold shock protein, CSPs)是微生物受到冷刺激所诱导合成的分子量为7 kDa左右的蛋白质,它们与细胞在低温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冷激蛋白的功能是作为RNA的分子伴侣与mRNA结合,阻止mRNA二级结构的形成,从而使翻译顺利进行。主要介绍了细菌冷激蛋白的功能、应用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深入的生产应用和功能等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Cry毒素自然进化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郑起连,郭雅洁,林倩男,陈小刚,李宗迪,戴晓艺
2016 Vol. 6 (1): 14-18.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4
摘要 (
)
PDF (1734KB)(
)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产生的杀虫Cry毒素被广泛的运用于转基因作物害虫的有效防治。在Cry毒素家族中,Cry毒素的三维结构域引导它们自然进化,并产生大量结构和行为方式相似但在不同的昆虫中表现出不同特异性的Cry蛋白,同时Cry毒素家族也是对昆虫特异性分子研究的基础。简述了Bt本身及其发展历程,还详细阐述了Cry毒素在自然中完成昆虫特异性的进化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对于Cry毒素杀虫活性的进化提出了一般性的策略。
Cry毒素杀虫活性分子改造方法研究进展
郭雅洁,李苹,伍忠玲,郑茹萍,张俊,胡霞
2016 Vol. 6 (1): 19-24.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5
摘要 (
)
PDF (1107KB)(
)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产生的Cry毒素为防治害虫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资源。但昆虫中肠蛋白酶的活化作用在不同的昆虫中对Cry毒素的杀虫活性有限制性。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策略来增加Cry毒素对靶标昆虫的毒性,包括结构域Ⅲ交换、结构域Ⅱ和结构域Ⅲ的突变以及其他突变。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毒素优化的方法,毒素优化能够增加Cry毒素对亲本Cry毒素敏感度较低的害虫的杀虫活性,以期为Cry毒素的分子改造和应用提供参考。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控方法进展
林桂芳,张灵玲
2016 Vol. 6 (1): 25-29.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6
摘要 (
)
PDF (1071KB)(
)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首要防控的害虫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茶产业出口量的扩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安全、品质佳的茶叶,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成为当前茶园虫害防控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当前假眼小绿叶蝉不同防治手段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
纤维素的发展历程及纳米晶体纤维素的研究概况
牟亚妮,张俊,熊悦婷,李宗迪,楼杨,李苹,张灵玲,
2016 Vol. 6 (1): 30-34.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7
摘要 (
)
PDF (1066KB)(
)
随着对石油等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替代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工业应用中使用可再生材料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这种现状,源自天然纤维素的一种最丰富的高聚物——纳米晶体纤维素(NCC),就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概述了这种新兴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原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纳米晶体纤维的结构和形态,同时介绍了生产NCC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NCC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纳米晶体纤维素的提取及应用
王亚芳,熊悦婷,张俊,林倩男,陈小刚,徐桂霞,黄必旺
2016 Vol. 6 (1): 35-40.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8
摘要 (
)
PDF (1109KB)(
)
从纤维素中提取出的纳米晶体纤维素(NCC)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也是最有潜力的材料。概述了这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及来源于木质类生物质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提取程序,包括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预处理及其水解作用。同时讨论了生产NCC所面临的挑战和NCC的应用范围及领域,以期为NCC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论文
铜绿假单胞菌BRC-CXG5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的杀虫活性
牟亚妮,徐卓吟,翁小倩,黄志成,任文琳,吴松青
2016 Vol. 6 (1): 41-46.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09
摘要 (
)
PDF (2263KB)(
)
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其有毒力作用的菌株BRC-CXG5,经培养特征观察、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药敏分析以及生物测定,鉴定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研究发现,该菌对一些常见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提供材料和理论基础。
芽孢杆菌BRC-XYT1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及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杀虫活性
熊悦婷,夏枫,黄志成,刘丽琴,翁小倩,吴松青
2016 Vol. 6 (1): 47-51.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10
摘要 (
)
PDF (1900KB)(
)
从枯死木中分离出一株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有毒力作用的菌株BRC-XYT1,基于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一个菌种。经药敏分析测试显示,其对于一些常见药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此外,基于生物测定数据,该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表现出显著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为控制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储备了新资源,为开拓新型微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衣芽胞杆菌WX-02联产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培养基的优化
占杨杨,高立,徐迪红,魏雪团4,陈守文,
2016 Vol. 6 (1): 52-58.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11
摘要 (
)
PDF (1449KB)(
)
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是两种重要的化合物,广泛运用于能源、医药、农业等领域。地衣芽胞杆菌WX-02具有同时合成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的能力。优化了地衣芽胞杆菌WX-02联产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的发酵培养基,并进行了50 L发酵罐小试放大。分批发酵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的产量分别为42.5 g/L和76.13 g/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6.5%和188%。在联产发酵中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的产量能够分别达到单独合成这两种物质的水平,为工业化联产聚γ谷氨酸和2,3-丁二醇奠定了基础。
甘肃浆水传统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分析
贾亚莉,贠建民,艾对元,张紊玮,赵风琴,赵小瑞,李宏珍
2016 Vol. 6 (1): 59-66.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12
摘要 (
)
PDF (1525KB)(
)
以甘肃浆水传统酿造工艺为依托,分析了浆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硝酸还原酶、pH、还原糖和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乳酸菌菌群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浆水产品发酵72 h后亚硝酸盐含量为2.76 mg/kg,低于国家标准(GB 2714-2003)规定的亚硝酸盐要求;明确了浆水发酵过程中还原糖、pH、总酸及乳酸菌总数的变化规律;证明了乳酸菌在浆水发酵过程中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北京大兴区甘薯根腐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李凌燕,肖海峻,王伟青,潘妍,孔庆顺
2016 Vol. 6 (1): 65-70.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13
摘要 (
)
PDF (2144KB)(
)
针对北京市大兴区大肆爆发的甘薯根腐病病害,为确定造成该病害的优势真菌类型,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从患病甘薯根部分离真菌,通过真菌ITS区PCR扩增及系统发生关系等对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类群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分离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真菌均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研究结果为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依据,以期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试验报告
电生功能水对辣椒白粉病防治效果研究
谷培云,卢润刚,王步云,孙海,杨金利,焦雪霞,李云龙
2016 Vol. 6 (1): 71-74.
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6.01.14
摘要 (
)
PDF (1039KB)(
)
为了探索电生功能水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药剂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电生功能水在辣椒缓苗期和发病初期进行喷施,结果发现,在缓苗后用50 mg/L的浓度进行叶面喷施,每周1次,连续使用,在病害发生初期改用80 mg/L进行防治,每7 d 1次,连续3次,对辣椒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在病害发生初期采用浓度为80 mg/L的电生功能水进行叶面喷施,每7 d 1次,连续3次,对辣椒白粉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