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论文

检测与应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数字PCR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胡思宏,游国叶
2020, 10 (6): 674-679.
摘要137)      PDF (1322KB)(174)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爆发,导致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受到巨大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荧光定量PCR(RT-PCR)在检测SARS-CoV-2方面存在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多次取样、重复检测等缺点,亟需建立一种灵敏度更高、样本用量少、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快速、准确、高效的筛选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数字PCR为新兴痕量核酸分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耐受性强、可绝对定量等优点,在病毒检测领域中广泛应用。介绍了SARS-CoV-2病原学特征和荧光PCR检测SARS-CoV-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数字PCR在SARS-CoV-2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发更高效的检测试剂盒、提高检测准确性提供方案。
核酸层析法转基因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任雯,杨海侠,陈立柱,李雨峰,刘亚
2020, 10 (6): 680-687.
摘要54)      PDF (7775KB)(95)   
随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及产业化进程提速,转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而快速、高效的分子检测新方法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及科研意义。在转基因检测中,常规PCR技术具有检测范围广的特点,但较为费时费力,且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而胶体金蛋白试纸法检测方便、快捷,但可检范围窄。基于此,建立了一套基于核酸层析法快速转基因检测的方法体系。将经液氨研磨后的样品通过一管法提取DNA后直接进行PCR扩增,再将PCR扩增产物滴加到胶体金检测卡上,通过直接观察胶体金卡条显色状况进行结果判别。此方法最终检验出玉米内参基因ZSSⅡB及Zein、大豆内参基因SPS、水稻内参基因Lectin,转基因元件启动子CaMV35S及终止子NOS,以及抗虫基因Cry1Ab/1Ac、抗除草剂基因Bar、Pat、CP4-EPSPS及选择标记基因NPTⅡ、Pmi等外源基因;并成功检出特异性转基因事件Mir604及Bt11。研究获得的核酸层析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省时省力且对检测条件要求低等优点,集PCR法与蛋白试纸检测法二者优势于一身,可广泛应用于转基因产品的精确快速检测,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耐除草剂玉米G1105E-823C定性检测方法
温洪涛,杨洋,丁一佳,苑冉,张秀杰,张瑞英
2020, 10 (6): 688-695.
摘要75)      PDF (6699KB)(174)   
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G1105E-823C是经过改造的转mG2-aroA基因耐草甘膦玉米新品系,具有更高的草甘膦耐受性,目前已完成生产性试验,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无针对G1105E-823C的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相关报道,这十分不利于对该品系的检测及监管。基于此,以G1105E-823C转化体特异性序列为靶标,建立了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G1105E-823C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检测出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G1105E-823C转化体成分,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普通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达0.1%,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达0.05%。研究建立的2种定性检测方法为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G1105E-823C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可为农业转基因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转g10-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UTS-33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缪青梅,赵杨,徐晓丽,徐俊锋,汪小福,陈笑芸
2020, 10 (6): 696-703.
摘要53)      PDF (3814KB)(284)   
转g10-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UTS-33是由浙江大学研发的耐除草剂大豆品系,目前已进入生产性试验阶段。到目前为止尚无文献报道对该转基因新品种的检测方法,因此亟需建立精准的定量检测方法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耐除草剂大豆ZUTS-33品系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特异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评价该引物对和探针的特异性、准确度、精确度和重复性,并确定此检测方法的检测极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极限(limit of quantity,LOQ)。实验结果显示,研究所建立的转基因大豆ZUTS-33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品系鉴定特异性,准确度、精确度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较好,且检测方法的LOD达到20拷贝,LOQ达到40拷贝。研究结果为转g10-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UTS-33的身份识别和检测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普通牛及其近缘种特异性序列筛选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
瞿展,贾犇,杨立桃
2020, 10 (6): 704-710.
摘要922)      PDF (7982KB)(86)   
近年来,肉制品掺假事件频频发生,亟需建立快速、可靠的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保障肉类食品安全。与常规PCR等检测方法相比,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反应快、易操作等优势。基于此,利用生物信息算法筛选普通牛及其近缘种(牦牛、水牛、美洲野牛)的全基因组序列,以获得种间相似性序列,进而建立并优化可用于检测普通牛及其近缘种成分的特异性LAMP方法。最终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为:10 μmol·L-1外引物F3和B3各0.25 μL,10 μmol·L-1内引物FIP和BIP各2 μL,2 mmol·L-1 dNTP 2.5 μL,25 mmol·L-1 MgSO4 4 μL,5 mol·L-1 甜菜碱 3.5 μL,8.0 U·μL-1 Bst DNA 聚合酶 1 μL,10×ThermoPol Buffer 2.5 μL,DNA模板2 μL,加双蒸水至25 μL;LAMP反应条件为:65 ℃恒温扩增1 h,80 ℃ 10 min。在扩增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后,检测结果可用肉眼直接观察。优化后的LAMP方法在1 h内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普通牛、牦牛、水牛及美洲野牛成分,检测灵敏度达到0.020 ng·μL-1,且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市售肉制品中含有牛肉成分的样品。研究所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反应快速、操作简便和无需精密仪器等特点,可应用于肉制品中普通牛及其近缘种成分的实际检测,为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肉类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纪艺,陈笑芸,丁霖,汪小福,彭城,徐晓丽,徐俊锋
2020, 10 (6): 711-716.
摘要63)      PDF (1109KB)(217)   
肉类掺假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成为当今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之一,因此,高效、精确的肉类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鉴定势在必行。基于此,主要介绍了对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及鉴别的不同研究方法,分析了利弊,并对后续肉类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方法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此领域提供资料性参考。
餐饮及相关食品中病原菌活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柯振华
2020, 10 (6): 717-727.
摘要65)      PDF (9764KB)(110)   
为了应对餐饮等食品中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需求、研究建立病原菌筛查方法,选取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沙门氏菌(Salmonella)、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9种病原菌开展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工作。为了节约预增菌时间与提升检测效率,研发了适用于多种病原菌预增菌的通用型培养基,采取高温裂解法提取菌液核酸,利用PMA染料灭活死亡细菌DNA,筛选出活菌DNA,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目标菌,该方法可在16 h内完成检测,对于目标病原菌的检测低限可达103 CFU·m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