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 第9卷 第3期 发布日期:2019-05-25

进展评述

  • 蛋白N-糖基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张小倩, 张腾腾,闫攀,杨毕超,安凤霞
  • 2019 Vol. 9 (3): 246-252. DOI:10.19586/j.2095-2341.2018.0121
  • 摘要 ( ) PDF (1830KB)( )
  • 糖基化是真核细胞最常见的蛋白转译后修饰方式之一,N-糖基化作为糖蛋白中最主要的糖基化类型,在许多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对糖蛋白N-糖链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N-糖基化分析策略多是将其从肽链上酶切游离后再分析,但N-糖链为多羟基醛类化合物,经典反相色谱与紫外检测方式对其分离分析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科学家多是通过柱前衍生法使糖链带上紫外或荧光基团,增加检测灵敏度。对近年来科学家分离分析游离N-糖链的方法做了归纳与总结,其中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质谱联用技术在N-糖链的分离分析上有着巨大优势,对糖蛋白上N-糖的定性定量、结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发展稳定可靠的N-糖释放、富集方法,并结合现代高效的分析手段,以及有针对性的N-糖解析措施,以期为N-糖基化高通量、高准确性的分析提供依据。

研究论文

  • 人源化Mesothelin嵌合抗原受体介导的T细胞抗肿瘤效果
  • 刘圆圆,牛卿,冯晓明
  • 2019 Vol. 9 (3): 253-261. DOI:10.19586/j.2095-2341.2019.0028
  • 摘要 ( ) PDF (7823KB)( )
  • 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实体瘤中的治疗应用仍存在很多阻碍。间皮素(Mesothelin)是肿瘤相关抗原,在间皮瘤、卵巢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当前大多以Mesothelin为靶点的研究使用小鼠来源的scFv(单链可变识别区)进行基因编辑构建表达载体,在模拟人类疾病方面显示出诸多不足,为研究转化到临床治疗中带来障碍,因此进行人源化的研究非常必要。构建表达人源化anti-mesothelin的scFv(命名为P4)联用人41-BB共刺激结构域的P4 CAR表达载体,制备表达P4 CAR的慢病毒,感染人CD3+T细胞,成功制备了稳定且高表达水平的P4 CAR-T细胞。PCR检测表明人宫颈癌肿瘤细胞系HeLa中表达Mesothelin。体外实验表明,P4 CAR-T细胞能有效杀伤HeLa细胞;在NSG小鼠中进行体内实验,相比对照组,注射P4 CAR-T细胞组中已形成的肿瘤生长延缓,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也得到延长。研究结果说明,P4 CAR-T细胞对于Mesothelin阳性的肿瘤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改善体内治疗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增效策略研究提供了基础。
  • 常规籼稻黄华占籽粒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对夜温升高的响应
  • 张文倩,王亚梁,朱德峰,陈惠哲,向镜,张义凯,武辉,胡国辉,易子豪,张玉屏
  • 2019 Vol. 9 (3): 283-289. DOI:10.19586/j.2095-2341.2019.0010
  • 摘要 ( ) PDF (1602KB)( )
  • 为了揭示夜间温度升高对灌浆过程中籽粒灌浆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在水稻灌浆的3个时期P1(水稻开花后的前10 d)、P2(水稻开花后11~20 d)和P3(水稻开花后21~30 d),均设置21℃(T1)、25℃(T2)和29℃(T3)3种不同的夜间温度处理,日间最高温度为32℃,研究水稻灌浆期间,不同灌浆时段夜温升高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蔗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后的P1时期和P2时期籽粒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受夜温升高的影响较大,其中P1时期是淀粉代谢对夜温变化最敏感的时期。灌浆初期(P1),夜温升高,淀粉含量显著上升,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也随之上升,蔗糖含量下降;蔗糖合成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下降,蔗糖磷酸合成酶日间酶活性上升而夜间下降,这说明夜温升高对酶活性的影响具有持续效应,即日间酶活性也会受到夜温升高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明确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气候变化对籽粒物质积累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参考。
  • 2株乳杆菌全发酵培养物及其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分析
  • 钟丘实,李莉,陈新丹,张京,徐维娜,徐建雄
  • 2019 Vol. 9 (3): 290-295. DOI:10.19586/j.2095-2341.2018.0115
  • 摘要 ( ) PDF (1331KB)( )
  •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GMCC 1.557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0的全发酵培养物及其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分别制备2株菌的全发酵培养物、发酵上清液、菌体悬浮液及胞内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3种自由基(DPPH·、O2·-、·OH)的清除率以及其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进而评价2株菌的全发酵培养物及其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全发酵培养物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较高的T-SOD、GSH-Px活性;2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对DPPH·、O2·-的清除率和T-SOD活性显著高于菌体悬浮液和胞内提取物(P<0.05);2株菌的菌体悬浮液对·OH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分(P<0.05)。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 CGMCC 1.557和干酪乳杆菌L. casei CGMCC 1.570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而其抗氧化能力主要源于发酵上清液和菌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抗氧化乳杆菌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与方法

  • Bradford定量法在蛋白质组学中应用的优化研究
  • 崔为同,薛华儒,成洪达,张海滨,王清路
  • 2019 Vol. 9 (3): 309-315. DOI:10.19586/j.2095-2341.2018.0126
  • 摘要 ( ) PDF (1234KB)( )
  • Bradford法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和测定快速简便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之一。为使Bradford法更适合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针对双向电泳样品对经典Bradford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0~1 000 μg范围内蛋白质含量与吸光度的关系,确定Bradford法的线性范围在0~100 μg之间。通过分析不同体积蛋白质裂解液(lysis)、lysis各组分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干扰程度,发现lysis的干扰程度与其体积呈正相关;通过在有无lysis两种条件下连续测定蛋白质样品吸光度的变化,发现lysis会降低蛋白质-染料复合物的稳定性,较适宜的测定时间为反应后3~30 min;将显色液中磷酸含量提高至10.2%(w/V)可提高蛋白质-染料复合物的稳定性。由于相同含量蛋白质样品在有无lysis两种条件下,吸光度值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在标准蛋白样品和对照中都应加入相应体积的lysis。通过将加样体积从100 μL减小为10 μL并比较不同加样体积所得标准曲线,发现加样体积调整可减小数据波动性,改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同时可省去对样品的稀释步骤,简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