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生物技术进展
2015年 第5卷 第2期
发布日期:2015-03-25
进展评述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动物胃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森,张莺莺,昝林森,
2015 Vol. 5 (2):
77-84.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5.02.01
摘要 (
)
PDF
(1413KB)(
)
微生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具有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特殊功能。动物胃肠道寄生的微生物与宿主生长发育和机体代谢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动物将植物源性物质转化为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和分析方法的改进,使人们对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方便、透彻。而宏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则有助于挖掘胃肠道微生物基因库并筛选其中的功能基因。这不仅对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疾病预防等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工业生产及食品安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技术在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旨在为动物科学生产及微生物发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姣姣,耿圆圆,张家耀,姜伟
2015 Vol. 5 (2):
113-119.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5.02.07
摘要 (
)
PDF
(1099KB)(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中国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肿瘤切除、肝移植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导致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必要因子。综述了CTCs的标记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转铁蛋白受体、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上皮细胞粘附因子、高尔基蛋白73和异常凝血酶原等,以及利用这些标记物检测CTCs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期为肝细胞癌转移的早期检测、术后的复发、预后评估和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依据。
研究论文
转GmTMT2a基因玉米抗旱功能分析
张靓,张兰,王晓萍
2015 Vol. 5 (2):
127-131.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5.02.09
摘要 (
)
PDF
(1517KB)(
)
生育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其中α-生育酚是最有效的组分。研究了α-生育酚含量提高的转GmTMT2a基因植株(TP)和野生型植株(WT)在干旱条件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TP植株和WT植株中H2O2 含量均有所增加,但TP植株中累积了更少的H2O2;抗氧化酶类SOD、POD和CAT的酶活测定结果表明,CAT酶活性在TP植株中的增幅最大;抗旱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5CS和TPS在TP植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推测转GmTMT2a基因后,提高了CAT的酶活以及P5CS和TPS的表达量,进而增强了植株的抗旱性。
猪SsBHM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余爱丽,赵晋锋,张晏萌,张正,郭二虎
2015 Vol. 5 (2):
132-136.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5.02.10
摘要 (
)
PDF
(6109KB)(
)
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是一种甲基代谢酶,催化甜菜碱转甲基到高半胱氨酸生成甲硫氨酸。对含有pET30a-SsBHMT重组质粒的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分析,通过对菌株、IPTG诱导浓度、时间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经过条件优化,目的蛋白表达量在上清和沉淀中均有所增加,但仍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菌株ER2566为适合目的蛋白表达的菌株;在37℃,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时间为10 h的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蛋白纯化与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Gordonia sp. LAM0048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正十六烷的研究
陈小蓉,,阮志勇,王彦伟,王慧敏,郭翔,孔德龙,邵承斌
2015 Vol. 5 (2):
137-141.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5.02.11
摘要 (
)
PDF
(3306KB)(
)
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正十六烷的菌株LAM004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细胞化学组分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细胞脂肪酸和极性脂试验,确定其属于棒杆菌亚目(Corynebacterineae)、诺卡菌科(Nocardiaceae)、戈登氏属(Gordonia),且可能为戈登氏属的一株新种。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菌株LAM0048在无机盐培养基中降解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进行初步探讨,发现该菌株能在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菌株LAM0048能够在36 h内完全降解0.05%(V/V)的正十六烷,当烷烃浓度达到1.0%(V/V)时,降解率达46.4%。结果表明LAM0048是一株具有耐受高浓度烷烃的石油降解菌,在石油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