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
生物技术进展
2011年 第1卷 第4期
发布日期:2011-10-25
热点观点
进展评述
-
转基因抗虫作物中苏云金芽孢杆菌Cry蛋白的食品安全问题
-
王春玲,Bruce Hammond
-
2011 Vol. 1 (4):
235-241.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1.04.02
-
摘要 (
)
PDF
(599KB)(
)
-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微生物制剂是农业、林业和饮用水等领域用来控制靶标害虫幼虫的有效工具,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使用历史。同时其在美国、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被广泛用于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之中。目前已获审批的转基因Bt作物中最常使用的是Cry蛋白。Cry蛋白的作用机制、食品安全性以及致敏性已经经过啮齿类动物、农场动物和人体内试验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严格检验。Cry蛋白的杀虫作用只在靶标害虫的碱性消化道内,与中肠上皮细胞的特异蛋白受体结合才能起到杀虫作用,而其他非靶标生物体内(人类、猕猴、小鼠、大鼠和牛等)都被证明没有这种特异蛋白质受体。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管理机构都已经证实了转基因Bt作物和Cry蛋白在农作物和饮用水中残留的安全性。食物加工过程能够最大化地减少转基因作物中功能性Cry蛋白的摄入。转基因抗虫作物有利于降低农药杀虫剂的使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玉米中伏马菌毒素的污染。
-
植物中的活性氧研究概述
-
张怡,路铁刚
-
2011 Vol. 1 (4):
242-248.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1.04.03
-
摘要 (
)
-
活性氧作为有氧代谢的副产物不断在植物体内产生。在正常的生长环境条件下,植物将产生活性氧(reaction oxygen species, ROS)作为信号代谢分子以调控不同的代谢反应,例如病毒防御、细胞程序性死亡和气孔开闭等;当氧化胁迫发生时,胞内活性氧稳态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作物产量及品质。为了降低因过量活性氧对植物体所造成的伤害,植物体内进化出了两种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清除系统和非酶清除系统。本文就此对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ROS的产生、利弊、清除机制以及在作物改良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研究论文
-
米根霉糖化酶、类芽孢杆菌木聚糖酶融合蛋白的真核分泌表达
-
王智,宋立立,顾金刚,顿宝庆,田谷,路明,李桂英
-
2011 Vol. 1 (4):
276-281.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1.04.08
-
摘要 (
)
PDF
(532KB)(
)
-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3.866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糖化酶基因(glucoamylase gene, amyA),基因全长2 049 bp,编码604个氨基酸;以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H10-3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出基因木聚糖酶基因(xylanase A gene, xynA)的成熟肽编码序列,长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得到拼接片段amyA-l-xynA,并将其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中,得到重组质粒pPIC9-amyA-l-xynA,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经电击转化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得到了表达成功的工程菌AX11。在AX11发酵上清液中同时检测到糖化酶活性(5.8 U/mL)和木聚糖酶活性(32.3 U/mL)。
-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
王春艳,庞艳梅,李茂松,王秀芬
-
2011 Vol. 1 (4):
282-288.
DOI:10.3969/j.issn.2095-2341.2011.04.09
-
摘要 (
)
PDF
(486KB)(
)
-
对土壤逐步干旱下大豆幼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且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胁迫初期,对干物质分配率的影响很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大;随着干旱胁迫天数和强度的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尤其是重度胁迫下积累能力更强。